top of page

槟城艺术协会- 歷史

 1、《槟城艺术协会》的缘起

 

1936年初,槟城一群诗、书、画、摄影家共同发起举办一个艺术展览会,诗人管震民为画展命名“嘤嘤艺术展览会”(Yin-Yin Art Circle),以取初生婴儿之意。其宗旨纯为集合艺术创作,公开展览,以引起各侨界人士对艺术的关注。画家李清庸、杨曼生分别被选为正、副主席,郭若萍为秘书 。同年3月7日,杨曼生于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参加画展的人数及筹备进程。

 

1936年4月2日,第一届嘤嘤艺展会于当天上午10时由中华民国驻槟城领事黄延凯夫妇主持开幕典礼,画展地点是槟城莲花河丽泽第五分校。出席者包括展览会成员:李清庸、杨曼生、李陋斋、郭若萍、吴中和、郑沛恩、林振凯、管震民等,还有来自埠内外的各界人士、各报记者、教育局视学官、华英义学校长、槟城西人画家印象派会长等,参观者逾百,皆予以好评。展览时间自4月2日至5日,共4天2。

 

初试啼声的“嘤嘤艺术展览会”展品包括油画、水彩

画、书法、雕刻、摄影、邮票及国画。参加者来自国

内外画家,如马来亚槟城的李清庸、杨曼生、郭若萍、

吴中和、郑沛恩、李陋斋、汪起予、茅泽山、陈伯让、

丘尚、王有才、佘天汉、李硕卿、林振凯、周晨林、柯

宽心、梁幻菲、陈成安、梁达才、黄花、郭若萍、管容

德、潘雅山、戴惠吉、戴夫人、陈锡福;怡保的张笑

萍;新加坡的庄有钊、戴隐郎、赖文基、陈宗瑞、张汝

器、高振声、卢衡、李魁士、林道庵;日本的陈澄波;

台湾的纪有泉、白凯洲;中国上海的吴迈、吴友仁、

陈树人等。黄延凯领事亦借出他珍藏之多幅名人书法参

展。全部共计200余件,其中槟城的即超过百件,新加

坡的22件,其余地区的3、5件不等。展品的种类较之

过去的几项大展更丰富,尤其是雕刻作品的件数不多,

却是史无前例。此外,邮票的出现亦是首次。因此,

4 月3日的《光华日报》大幅报导了“嘤嘤艺术展览

会”,赞誉该展是一场“有色光力的表现”。

 

1939年9月15日至17日,艺展会假槟城莲花河大厦 (今

之《新槟日报》馆址)再度举行“嘤嘤艺术展览会”。

参加者有槟城的杨曼生、李清庸、丘尚、管震民、陈成

安、戴惠吉、柯宽心、郭若萍,新加坡的张汝器、庄有

钊、卢衡、徐君濂、戴隐郎等。从展览的人数和规模观

之,此次展览不及首届。

 

战前的槟城和新加坡的文艺兴盛为全国之冠,两地艺术

家交流密切。1936年,新加坡华人艺术研究会成立,

嘤嘤艺术展览会的主要成员也都是该会的外埠会员,槟

城画家的人数不亚于新加坡,双方经常相互支持与参与

对方举办的美术展览。《嘤嘤艺术展览会》成员一直活

动到1941年左右。随即的日军南侵马来亚,文化艺术

活动进入黑暗时期。

 

 

 

拿督许伟乾和庄学腾

 2、《槟城艺术协会》的诞生与成长期(1953-1966)

 

1941-1945年是马来亚艺术发展的黑暗时期,1941年

3月,徐悲鸿应槟华筹赈会邀请抵达槟城,在惠安公会

举办筹赈祖国抗战救亡乂展。画展结束后,徐氏沉醉

于槟岛风光,流连数月,常与文教艺术界人士交流,

并与所住南国旅社老板骆清泉结为好友。徐氏以为槟

城如此优美的环境乃是培育艺术人才之地,但是艺术

风气未开,遂力促同道应组织协会及加强艺术教育。

徐悲鸿于马来亚失守前夕仓促返回中国。

 

1949年, 《槟榔屿摄影研究社》假丽泽学校举办展

览,参加者有30多位摄影师,成为战后首届艺术展览

会,获得骆清泉的积极支持。1952年,远在中国的徐

悲鸿致函骆清泉,敦促创办艺术协会之事。当时的槟

城已有摄影研究社的成立,骆氏有感槟城艺术界应该

集中大家的力量,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机构来共同推

动文化艺术活动,因此联络摄影研究社主席杨曼生,

并邀集李清庸、郭若萍、许西亚、吴中和、张路平、

李典谟、吴秉诚、陈成安、骆发奥、郑今村、黄庆

祥、许伟乾、苏杰名等为《槟城艺术协会》的共同发

起人,并起草章程向社团注册局申请注册。

 

1953年4月28日,《槟城艺术协会》获准正式成立,

公推骆清泉为首任主席。徐悲鸿喜闻佳讯,亲题会名

交骆氏之子骆新民(骆托)带回(图一)

骆清泉自1953至1966年担任艺术协会主席期间,制

订每年三月二十五日为“美术节”,庆祝周年纪念及

举办会员作品展览。《槟城艺术协会》在骆氏的领导

下,经常主办会员作品展览,艺术讲座,书画比赛,

赞助会员出国等,提升槟城社会的艺术氛围,启迪人

们的艺术审美,拓宽艺术家的视野,也创造国际交流

的平台,协助外来艺术家举办展览,培植当地青年画

家,人才荟萃,活跃一时,深受各方赞赏。当时的协

会成员人数剧增,参与者除了上述者,后来者计有周

曼沙、孔翔泰、陈郁之、崔大地、罗铭、蔡天定、陈

存义、林思曼、胡呈祥、何启明、萧湘、曹川、李海

萍、陈诗畅、张绍宽、陈昌孔、戴懋龙、杨应祥、许

延义、谢玉谦等。

 

骆氏为一接骨医师,但禀性豪迈,乐于助人,对艺术

之收藏颇丰;每逢画家办展览,必定亲自带着伙计挂

画, 与黄曼士同被誉为“ 南黄北骆” 。在他主事的

十三年中,举办过的展览会如神眼书法家温永琛作品

展、赵少昂作品展、八大家书画展( 容漱石、胡建

庵、张韶石、梁伯誉、冯康侯、温永琛、叶少秉、赵

少昂)、槟城首届至八届艺展(其中第二届艺展为南

洋大学筹募基金)、中国现代名家画展(包括岭南五

十馀名画家及李凤公、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

君壁、张祥凝、梁简能、方召麟、罗铭、萧劲华、曾

后希、林千石、杨善深、易君左、黄独峰、陶寿伯、

高子计等)、香港名摄影家吴章建影艺展、毫芒雕刻

家黄老奋个展、香港中国画人作品东南亚巡回展、青

年中国画家萧绍吾作品展、六青年联展(杨应祥、曾

文煌、林展鸿、崔耀成、邱继达、林英辉)、张大千

画展等。展览地点大多数是在惠安公会或丽泽分校。

《槟城艺术协会》成立之初并无固定的会所,每次开

会地点皆设在汕头街灵兰医室(骆寓),或商借同善

学校。骆清泉作为创会会长,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

将来能够拥有独立的会所,筹建美术馆可以陈列会员

的作品和经常性的举办展览。

 3、《槟城艺术协会》的拓展期(1966-1983)

 

1966年,骆清泉辞世,由拿督许平等接任艺术协会主

席,艺协会的办事处也迁至树胶公会。协会目标朝向多

元化的发展,分设美术、书法、诗词、音乐、文史、戏

剧、摄影、金石、舞蹈等不同的组别,更宽广、均衡的

发展艺术事业的同时,也弘扬了诗词文学和儿童美术的

普及。1973-1979年,艺术协会曾经连续主办全槟州各

源流中小学学生绘画比赛,参加者非常踊跃,对于区域

性的儿童美术教育起到了启迪和开拓的意义和贡献。

 

1973年,拿督许平等领导成立筹募购置会所基金工委

会,获得已故画家郭若萍家属捐献其遗作158幅乂展,

筹款5万余元。1976年,又得到海内外160多位画家的响

应支持,捐出作品380多幅,在槟城华人大会堂举行乂

展,共筹得5万多元。此外,来自各界热心的社会人士的

3、《槟城艺术协会》的拓展期(1966-1983)

捐款亦达到7万多元。该次的筹募会所基金总共筹得了

马币18万元余。在筹款期间,艺术协会亦曾经租用槟州

华人大会堂3楼307室作为临时会所,唯不胜负荷昂贵的

开销。

 

1983年9月26日,在许主席和工委会及社会人士的多方

努力之下,《槟城艺术协会》终于如愿的搬进了属于自

身的会所,不但实现了骆清泉的心愿,也标志着迈向新

的里程碑。同年亦是艺术协会的30周年庆,艺术协会举

办了盛大的联欢晚会,及书画展、摄影展、盆栽展等系

列的文艺活动。艺术协会音乐组也配合槟州华人大会堂

成立100周年庆及新大厦落成典礼,共同举办《马新文

艺歌曲比赛》,以为南华医院筹募基金。该年的系列活

动可谓盛况空前,让槟城的艺术发展更为蓬勃。

5、《槟城艺术协会》的成熟期(1994-2009)

 

1994年4月3日的常年会员大会,拿督许平等因为健

康缘由坚决辞去主席职位,由拿督许伟乾接任,成

为第3任主席。拿督许伟乾作为艺术协会的发起人之

一,不但见证了艺术协会的诞生和成长,也历经半个

世纪发展过程中的风风雨雨。

 

在拿督许伟乾的1 5年任期内,诗词组进一步推动了

儿童的唐诗宋词古典文学的演绎赛,主办艺术协会

4 8周年庆中秋联欢晚会,以为协会筹募活动基金,

并出版金禧特刊。音乐组主办了槟州中学铜乐队大汇

演。2002年美术组主办会员常年美展等。

 

2003年,《槟城艺术协会》在50周年庆的常年会员

大会中再度修改章程,艺术协会共分为6个组:美术

组、书法组、诗词组、音乐组、摄影组、金石组,每

组选派一名代表为执委。对于一个历经半个世纪的艺

术社团而言,每一组的业务都稳定的发展,皆有丰硕

的成果,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这么说,

《槟城艺术协会》已经与槟城的城市发展、普罗百姓

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 0 0 8 年, 拿督许伟乾卸下了槟城艺术协会主席职

位,交棒给新生代画家庄学腾。在他卸任前夕的最大

的期望就是能够为《槟城艺术协会》再觅一个全新的

会所,实现创办时候的初衷:“一个文化艺术空间,

其概念不但是个收藏及展示各地艺术家及会员作品的

空间,也可以作为槟城文化艺术的萌芽之地及培育更

多的艺术家”。而他对于新会所的期许和首选是战前

的老房子,因为老建筑的牢固、空间,别具历史意义

和文化内涵5。这不但是95岁高龄许老对艺术协会的

期许与关爱,也是《槟城艺术协会》的创立宗旨。

 

同年,《槟城艺术协会》为庆祝55岁生日举办了一场

盛大的艺术飨宴,让所有的艺术爱好者与艺术家一起

共襄盛举。筹委会主席庄学腾特别推出了创新的举办

活动的模式,即是汇集各地的艺术家,收藏家、博物

馆和美术馆馆长等共享艺术的理念和原则,加强相互

的交流和联系,并携手共同打造本土艺术的平台。出

席者包括来自澳洲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代表 Jason

Yap,新加坡美术馆代表 Ong Zhen Min及马来西

亚国家画廊代表Dr. Mohd. Najib Ahmad Dawa

等。在庆典的同时亦举办大型的槟州艺术展览会,聚

集了70名来自全马来西亚的各族艺术家参与,并出版

《创》艺术特刊,分发至全世界重要的艺术机构,将

我国艺术家推展到国门之外。

 

    

    4、《槟城艺术协会》的稳定期(1983-1994)

 

1983年,30周岁的《槟城艺术协会》步入了稳定发展

的阶段。团队的执委从最初的10余人增加到21位,会

员人数达到近200人,可算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艺术团

体,人才济济,几乎揽括了马来亚中北部的重要文艺

界人士。艺术协会的发展业务也从最初的绘画视觉艺

术到诗词文学,再到音乐乃至文史研究、戏剧舞蹈,

涵盖层面极广。尤其是在各州成立诗词研究社及成立

《大马诗词研究总会》,举办古典诗词作法班栽培新

秀,弘扬诗词艺术,此乃是发扬华人传统文化的一大

创举。

 

中国书画艺术乃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槟城艺术协

会》本着推动及普及之宗旨,于1985年开办水墨画研

究班,成绩斐然,为槟城的书画艺术发展和人才培训

打下了重要的基垫。

80年代的儿童美术教育也因为70年代的积极铺垫而达到

良好的教育成果。1986-1990年,艺术协会与《光华日

报》联合举办了数届的锦绣槟城学生绘画比赛,参加者以

数千人计算,以槟城岛屿人口比例观之,这是艺术普及化

的最佳成果。

 

许平等担任主席期间的另一项成果是重新登记会员,由于

过去的会员资料收集不完善,散居各地,会费缴交亦难以

控制。造成举办活动之际,经费不足,必须筹款捐资,如

此这般,对于艺术协会的往前迈进不失为一重要的阻力。

因此,在1987年4月26日,艺术协会会员大会通过修改章

程,制定委任11位执委和重新登记会员的重大任务,并

以收取基金方式解决了征收月捐的繁琐,让艺术协会的制

度和发展更趋完善化。

 

6、《槟城艺术协会》的飞扬期(2009-现今)

 

《槟城艺术协会》的宗旨乃是为了聚集国内外艺术家并提

供一个良好的发挥平台及唤起大众对于艺术爱好的醒觉意

识。拿督许伟乾深信让年轻的一代接管将为艺术协会注

入新的理念和元素,因此,期望新任主席庄学腾能够将

《槟城艺术协会》发扬光大,创造新面貌。

 

在2009年的56周年会庆特刊序文中,会长庄学腾信心满

满的说“我的目标不只是让槟州艺术协会在我国艺术界占

有一席之地,也希望艺术协会能极力将我国的文化艺术推

广至国外”6。由于新生代的艺术家们较之前辈更有优势

去开创美好的未来,目前,艺术协会的会员人数已逾400

,而且还在继续的增加,队伍不断地强大,可视为马来西

亚人数最庞大、规模最悠久的社团之一。

 

在响应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提出的一个马来西亚的

概念的同时,《槟城艺术协会》正在朝向建立国家文化艺

术品牌和推广的步伐,以期让艺术家及收藏家在艺术商业

的领域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和得到永续的发展。2010年,

庄学腾推展《收藏者的收藏》活动,将《槟城艺术协会》

会员作品聚集成精美画册,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7。2011

年,艺术协会举办以水墨画为主题的《墨之旅》画展并出

版画册,积极推动槟城的水墨画艺术。2012年,又举办

《马来西亚三代摄影展》,推出建国以来的老中青摄影作

品展,亦出版精美的摄影集,对于我国的摄影艺术启迪具

有一定的影响力。

 

纵观60年的回顾,《槟城艺术协会》从战前艺术先贤的

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进而开枝散叶,如今尽偿开花结果

的丰硕成果。

    

    

槟城艺术协会2008/2009委员会(后排,左至右)宋仁德,刘松龙,拿督孙吉炎,翁国华,蒋子健,吴天宝

(前排,左至右)刘作云,姚庆忆,拿督许伟乾,李楷,庄学腾,张世卿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