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槟城艺术协会》的美术史定位

 

 

 

马来西亚的艺术社团很多,但是能够持续发展超过20年的又有几何呢?《槟城艺术协会》在我国美术发展中确实是个异数,除了需要每一代领导人的热诚、坚持、毅力,还有远见与前瞻更是至关重要的。60年来,《槟城艺术协会》除了与其他的艺术协会一般,举办展览,普及与推动艺术,更重要的是她的发展历程已经镶嵌入马来西亚美术发展史中,成为槟城区域美术的轴心元素,可以从以下论述之:

 

1、开创本土色彩先驱

 

1928年,许杰于《枯岛》第10期编后话中写道:“南洋有南洋的历史、风俗、人情、风景,作者不要何如穷搜远处,是俯拾即是的东西,都是绝好的文学题材...。要有地方色彩,譬如我们一说到南洋,便觉有椰林、高树、旷野、草屋、牛车舟,徊现在我们的脑际,如果作者能把这种地方色彩捉住,表现在文艺里,那便是绝好的文艺了”,一股“地方色彩”的文艺思想萌芽了。

反观华人的绘画艺术发展,20世纪初南来画家都以华侨身份寄居,不具地方性的意识,许多从欧洲留学归来到南洋谋生的画家以销售肖像油画为主,偶作华人街巷市容或马来人物造像。战前到访的中国艺术家如徐悲鸿等也仅是宣扬中华书画艺术,为筹赈抗战救灾款项,并未对本地文艺界艺术创作风格产生显著的影响。

战前,槟城的杨曼生、李清庸、郭若萍、蔡天定等人以热情的笔触描绘赤道风土人情,于海滨田野之间配以椰树、高脚屋,展现了浓厚的地方乡土气息,有别于英国殖民政府引进的18世纪英国学院派水彩风景画及维多利亚式肖像油画,这种极富南洋热带色彩气息的作品,不但反映生活,取材于现实,也吻合文艺界的南洋色彩的观念,当时也有一班年轻的追随者。

1936年的“嘤嘤艺术展览会”,当时的评审委员在甄选作品方面是采取开明的尺度,中西艺术兼顾,传统与现代并蓄,各种绘画技法不限,因此参加的作品呈现出多姿多采的内容,尤其是油画、水彩及雕刻作品出现了不少本地题材。风景画多作马来蕉风椰雨乡村、热带海滨、甘邦高脚屋;人物画表现当地巫印同胞、市井小民、广大群众,反映生活与现实。特有的“南洋”情节、景物、色彩极具本土化色彩。虽然当时的画家并未刻意强调本土性,但是30年代蔚然成风的户外写生,就地取材,描绘生活,让画家的细腻情感和生活体验跃然纸上9。这些第一代的艺术工作者应该被视为战前实践和创作南洋本土色彩美术的先行者。

2、创建地域性美术

 

近来,社会环境生态与塑造区域美术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南洋的优异地理位置、东西文化交汇点、丰富资源汇聚、多元民族风尚,具备塑造区域美术之先天条件,而艺术社团往往就是启动和创造文化氛围的重要推手,画家聚结也促成战前中国移民画家对创建一个能够反映区域特色的艺术风格之期待。

《槟城艺术协会》作为一个从战前至今见证国家历史发展的艺术社团, 这是在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仅有的,也是马来西亚华人美术史上唯一的。《槟城艺术协会》与槟城的发展紧密联系,也离不开马来西亚整体的华人社会政治与文化环境,成为槟城艺术界的表率。

2011年是槟城艺术协会大跃进的分水岭,它打破了过去只局限于华人的藩篱,开放给全国各民族的艺术家参与,只要是马来西亚籍都可以加入成为会员。为了促进国际的交流,艺术协会也接受外籍艺术家作为准会员。这是艺术协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不但响应国家多元文化政策,也体现了多元民族共创“马来西亚艺术”的目标。

2013年,《槟城艺术协会》正阔步迈向一甲子,仍然持续着前人的步伐,开拓国际联系,主办各种展览会,启发艺术民风,对促进槟州的艺术文化发展贡献巨大。60年前,它是由一群南来的热爱艺术的画家、诗人、书法家及业余企业家发起组成的;60年后的今天,它涵盖了资深画家、业余画家和有志从事艺术的爱好者、收藏家等。从整体的发展,她展现了新兴蓬勃的气息,诚如会歌的歌词“艺协创立,气求应声,音乐歌唱画韵诗情, 潜移默化, 巧夺天工, 同心协力,促进多元文化圆融,昂首阔步,迈向康庄大道前进”10。这也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领导人秉持的精神。

bottom of page